广西桂林:守护漓江 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画卷

新闻要闻 2025-09-15 07:26:28 17938

  “江作青罗带,广西桂林共生山如碧玉簪。守护”广西桂林漓江如诗如画,漓江观点聚焦是绘人和谐全球最美的15条河流之一,也是新画国家重点保护的13条江河之一。近年来,广西桂林共生广西桂林牢记嘱托,守护以保护为首要任务,漓江在漓江生态保护与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,绘人和谐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现代化新画卷。

  保护成效显著,广西桂林共生生态名片愈发亮丽

  如今的守护漓江,生态环境持续向好,漓江观点聚焦干流水质常年稳定保持地表水Ⅱ类。绘人和谐自2019年起,新画桂林水环境质量连续六年位居全国前七,2024年更是跃居全国第三,充分彰显了漓江水质保护的卓越成果。

  在国际国内舞台上,漓江影响力不断攀升。桂林喀斯特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,漓江和灵渠入选全国首批美丽河湖治理案例,还入选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。此外,漓江保护经验获国务院通报表扬、中央改革办推广,并在国际场合分享。桂林市环境治理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,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“自然城市”等,漓江综合执法队伍获全国“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”称号,众多荣誉见证了漓江保护成就。

  深化改革管理,构建保护新格局

  桂林市坚持标本兼治,通过机构改革、制度建设、规划引领等强化漓江保护。在管理机构方面,整合自治区、市两级20多个管理部门及10个县(区)职能,成立漓江风景名胜区党工委、管委会,由市委书记兼任党工委书记,市长兼任管委会主任;基层构建“市、县、乡、村”四级网格管理与综合执法体系,实现全方位监管。

  制度建设上,桂林市实施最严格保护制度,出台10部地方性法规,规范保护工作,还出台纲领性文件指导流域生态环境保护。规划层面,多项规划获批、审批或稳步推进,并探索全国首例国土空间与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协同编制。

  此外,桂林市创新设立“4·25漓江保护日”,发布生态环境质量报告及指数,激发公众保护热情;开展专项监督,建立公安系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,配备专职生态警察与辅警,创建智慧执法司法模式;成立多个保护机构,创立志愿者队伍,开展党建联建共建,构建党政军警民“五位一体”保护新格局。

  实施“四治”工程,守护漓江生态本底

  桂林通过重拳“治乱”、精准“治水”、综合“治山”、科学“治污”,全方位守护漓江生态。“治乱”行动中,清理拆解渔船,拆除跨江电缆线缆,建成数字漓江5G融合平台,实现数字化监管。“治水”方面,整治漓江城区段支流,投资建设防洪及补水枢纽工程,实施壅水试验,完善水资源配置与调度机制。“治山”工程开展护山修复与石漠化治理,复绿采石场山体,修复漓江洲岛等区域,实施重大生态保护项目。“治污”则推进漓江游船、排筏“油改电”,减少污染物排放。

  文旅赋能提升,打造世界级旅游品牌

  随着漓江生态改善,沿岸旅游迎来新机遇。桂林市构建“一轴两翼三带”发展格局,推动旅游从景点模式向全域、从观光向休闲度假、从传统向文旅融合升级。在旅游管理上创新,出台管理办法,整合重组游船企业,规范水上游览市场;对游览排筏实施标准化管理,统一票务,改革游船运营模式,推出特色航线与主题游船,创新讲解员管理,完善景区标识标牌,实施“文旅焕新”行动,2024年漓江水上游览接待游客近600万人次,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提升。

  漓江的保护与发展惠及沿岸百姓,通过山林流转、旅游收益分红等举措,将景区公司年收入10%作为生态补偿费分配给村民,沿岸居民收入高于全区平均水平,实现生态保护与富民双赢,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局面。

  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通讯员 陈娟)

[ 责编:张悦鑫 ]
本文地址:http://news.yunelian.com/news/96d50499399.html
版权声明
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全站热门

以:特朗普批准精准打击哈马斯行动 卡塔尔谴责

福建:法院指导、商会解纷,合力化“危机”为“商机”

国产机器人出海“闯”市场

联通在线创新产品亮相2025 MWC上海

沪赣高校牵手,探寻中医药助力乡村振兴新路径

友情链接